(聖家堂誕生立面側-攝於聖家堂對面的小公園)

來到巴塞隆納的第二天,我們終於親眼見到了傳說中那蓋了一百年還沒蓋完的教堂-聖家堂。

聖家堂係由鼎鼎大名的安東尼·高第設計,建築風格屬於巴塞隆納當地的「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」,設計帶有強烈的自然色彩,而因個人喜好,高第以了很多動植物的形態為藍本來設計教堂。教堂有東、西、南三個立面:「誕生立面」(Façana del Naixement,位於東側)、「受難立面」(Façana de la Passió,位於西側)和「榮耀立面」(Façana de la Glòria,位於南側,尚未完工)。每個立面各建有四座鐘塔,共計十二座,分別代表耶穌的十二宗徒。此外,建築的中央另有六座高塔,其中四座代表聖經四福音書的作者——馬太(瑪竇)、馬可(馬爾谷)、路加以及約翰(若望),一座代表聖母瑪利亞,一座代表耶穌基督。所以整個聖家堂的設計當中總共將建造十八座高塔。 聖家堂從1882年開始修建,因為是贖罪教堂,資金的來源主要靠個人捐款及門票收入,捐款的多少直接影響到工程進度的快慢,所以至今雖然還未完工,卻是世界上唯一一座還未建造完成就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建築物。(摘自維基)

地鐵坐到Sagrada Familia站,一出來映入眼簾的赫然就是聖家堂!

雖然我不是教徒,但看到聖家堂本人的那剎那,真的有感動到。實在是太雄偉、太壯觀了!

因為太過興奮,沒發現我們走錯邊了,這邊是受難立面,想拍的聖家堂跟公園水池合影,是在反方向阿~
但其實這邊拍也是很好看~有時間的話,不妨繞過來拍一下

網路上推薦的最佳取景小公園,其實就在地鐵出口旁邊而已,別傻傻地像我們一樣走到對面去,還繞了一大圈XD

還在建造中的聖家堂,雖然到處可見施工中的痕跡,但已完工的部分就讓人嘆為觀止了。

匆匆拍完,急忙趕到入口。入口是在誕生立面這邊,從地鐵出口過馬路後就可以看到啦。

我是先在網路上買好電子票,依照所買的梯次進場。早上9點半不到,就可以看到許多遊客在入口處等候進場了,真不虧是西班牙代表性的觀光景點。

就有朋友因為沒先買票,當天到了聖家堂門口被告知門票全數售完,只能在外面觀望,可惜了...建議自由行的朋友請務必先在網路上買好票,免得不得其門而入、空留遺憾。

 

我選擇的套票是門票+登塔+語音導覽,一人29歐。 

入口處一進來就是領取語音導覽的櫃臺,有提供中文導覽,非常好!

建議大家若是想要登塔的話,盡量選早一點的梯次。因為上塔的電梯跟塔的走道都很小,一次只會放5個人左右,所以雖然每個梯次在開放售票時都有限制人數,但晚一點的話排隊人潮肯定還是會比較多的。 至於要選擇誕生立面還是受難立面登塔,我是覺得應該都差不多,因為上去主要是看工地跟俯瞰巴塞隆納市景,就隨人喜好吧。

真的很小的登塔電梯

塔裡的走道很小,兩人要錯身而過的話,有點摸乳巷的感覺。

登塔的看點大概就是可以近距離地看到彩色水果們,還有建築工地...也算是更貼近聖家堂啦

 

近看才發現原來這些石雕是有顏色的,在底下看完全看不出來。

高第熱愛大自然,所以在他的建築設計出現了很多自然景物的元素。

剛剛拍照的小公園

在塔裡上上下下的,其實我們有點迷路,繞來繞去的很容易失去方向感...

呃,還好沒看到中文的刻字...

雕刻石柱的倒影讓我想到傳統教堂的石像鬼

總算找到出口,一直往下走就對了。向下走的螺旋梯,看久會頭暈耶~ 

終於走完啦,出口就是直接在聖家堂一樓內部。坦白說,我覺得聖家堂登塔行程可有可無,省下這筆費用也是不會遺憾啦~ 

第一眼看到聖家堂內部,只有目瞪口呆四個字。

然後大腦當機,形容詞極度貧乏,只會不停說「好美喔」、「太美了」。

聖壇旁的四根大柱子上的四個圖示,分別代表著聖經新約四部福音的作者。

Marc馬克,帶翼獅子的形象
高第將教堂內部設計得如同森林一樣,高聳頂天的柱子就像是樹幹一般,上方還有分岔的枝枒、十分寫實。

Luc路加,公牛形象

Jan約翰,鷹的形象

Mateu馬太,耶穌最早的追隨者之一,帶翼的人或天使形象

聖壇上方懸掛著耶穌的華蓋,華蓋上有代表聖餐的酒(葡萄)跟麵包(小麥) 。

導覽有說聖壇前方有個3個J(?)字母重疊設計的符號,代表什麼我忘了...

在聖家堂裡可以看到許多仰向天花板被美景美到嘴開開的遊客(包括我)

教堂內有兩大面彩繪玻璃,冷色調這邊代表著日落。

暖色調這邊代表著日升,因此日起日落,生生不息~

自然光透過彩繪玻璃投射出的五彩光線,真的是美 呆 了。(我又詞窮了)

會幸福吧,沐浴在如此繽紛斑斕的五彩光線下的人~

如同頂天立地大樹般的柱子,撐起了這百年難得一見的宏偉巨作。

聖壇後方

這裡有個地下聖壇,是聖家堂最古老的部分,也是高第的長眠之處。

遲遲無法離開去參觀外面兩個立面...

實在是太美了!高第真的是不世出的天才!

鏡子反射裝置讓遊客可以輕鬆地看到美麗的天花板

仔細看,彩繪玻璃裡是有寫字的

好像是人名,但不知有無含意。

參觀完教堂內部後,總算能走到外面參觀,而現在已建好的部份,可以欣賞的是「誕生立面」和「受難立面」。「誕生立面」以基督的誕生為題,牆上的雕塑展現了由瑪利亞懷孕到基督長成的故事,因是歡迎慶祝基督誕生,以歡喜愉悅的雕塑為主。「受難立面」則是以基督的死亡為題,高第為了表現受難的痛苦,設計了有稜有角的現代線條,但不幸地是在受難立面開始建造前,1926年高第即遭遇電車擦撞事故而過世。之後的部分則是由接手的建築師負責。

連門也很有設計

我對誕生立面的第一印象就是,這繁複華麗的雕刻也太密集了~

為了基督誕生,朝來祝賀的白鴿們。

中間是聖母誕子,左右是前來祝賀的三王及牧羊人。

若沒有導覽的話,看到這麼一大片密密麻麻的雕刻還真不知從何看起。

柱子底下壓著的烏龜一個是代表地中海,另一個是代表大西洋。

接著轉到受難立面
受難立面是高第死後接任的建築師設計的,所以風格與誕生立面非常不同。
雖說風格不同,但還是有些地方藏著對高第的致敬,如中間第二層帶走耶穌的士兵頭盔,就是參考米拉之家屋頂煙囪的設計。

象徵背叛的猶大之吻
後面的數字版任一直線加起來都是33,正是耶穌受難的年紀。

一根根角度奇特的柱子就像是肋骨的造型

旁邊的紅磚建築物是以前工人住所

似乎是以前工人小孩上學的學校,現在已成遊客中心。

聖家堂真不虧是巴塞隆納必訪的景點,是集高第才華之大成的傑作,現在還沒完工就已經帶給世人這麼多的驚喜。

期待2026年預計完工的聖家堂~到時一定會有更多的感動!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 Three 愛玩三世 的頭像
    I Three 愛玩三世

    I Came, I Saw, I Conquered

    I Three 愛玩三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